股市連2年大漲後,能否續漲關鍵為基本面及AI趨勢
股市漲幅及連漲幾年並非關鍵,經濟是否擴張、物價穩定、貨幣政策友善、新科技發展、評價合理性才是關鍵所在。

2023年至2024年股市連2年大漲超過20%後,因擔憂川普政策及美國聯準會(Fed)放緩降息腳步,使股市出現整理獲利了結修正。不過,審視美股自1970年以來漲勢較長及漲幅較大的歷史環境後,評估目前經濟環境及AI的發展趨勢,對未來股市發展仍可樂觀以待,主要原因及分析如下:
股市漲幅及連漲幾年非關鍵,經濟是否擴張、物價穩定、貨幣政策友善、新科技發展、評價合理性才是關鍵所在:
- 美股於1982至1989年連漲8年,Paul Volcker成功制伏通膨,經濟持續擴張為關鍵。(見下表)
- 1995至1998年連續4年美股漲幅超過20%,1999年美股漲幅亦仍接近20%。主因是升息循環結束後經濟軟著陸,Fed轉為降息,PC快速發展且網路開始興起,2000年才因科技泡沫終結。(見下表)
- 科技泡沫後的降息循環後,2003至2007年美股亦連漲5年,只是漲幅較小,2008年終結於房市泡沫。(見下表)
1971年以來美股連2年上漲共28次,其中17次第三年也上漲、機率61%;1982年至1989連8年上漲,1995年至1999連5年上漲,且前4年漲幅皆超過20%;連2年漲20%以上只發生1995年至1998期間。

以上資料為舉例說明,不代表未來實際績效。
通膨溫和、經濟持續穩定擴張、貨幣政策偏向寬鬆、新科技發展,為美股連續上漲及漲幅大的主要產生因素。
- 通膨溫和,Fed可維持偏寬鬆或較穩定的貨幣政策。
- 經濟持續擴張,企業獲利成長。經濟衰退才是終結美股多頭最主要因素。
- 新科技的發展。一方面提升生產力,產生延續性及成長性較高的企業獲利,一方面也提供投資人想像空間,及參與股市的意願,提升股市評價。
- 終結股市長多(下跌20%以上)的可能因素:通膨壓力使FED政策轉緊縮、產生經濟衰退、或股市泡沫終結。
總括而言,2025年Fed仍處降息循環階段,加上AI發展、經濟穩定擴張、企業獲利維持雙位數成長,仍有利美股及台股表現。
獲得第一手市場資訊、申購優惠、最新理財講座、文章與影音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