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人民幣短期收益基金,掌握債市多頭的另一選擇
放眼全球債券市場,人民幣債券及亞洲美元債券的組合,有望達到兼顧收息與增進報酬空間的效果~

中國內需及消費有望在解封後大幅成長,人民銀行維持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預期有助於人民幣債券及亞洲債券表現。
復華新興人民幣短期收益基金(本基金有相當比重投資於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同時配置在價格波動度低的人民幣債券來累積利息,以及慎選殖利率較高且價格有修復機會的亞洲美元非投資等級債券來增進收益。
2023年美元以外貨幣有望轉強,本基金以新臺幣計價,預計對人民幣不做匯率避險,大幅省下避險成本,若人民幣相對強勢,亦有助於基金表現。
中國無通膨壓力、穩定經濟優先,貨幣政策較寬鬆且與美國脫鉤,而離岸(中國境外)人民幣債券供給有限,籌碼穩定,具有資金長期持有的優勢,至於中國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及由國際 機構發行的債券,則是信用風險低。
中國防疫轉向、經濟解封,景氣具有谷底翻身機會,投資信心提振,而中國及亞洲債券殖利率相對高,且美國升息的衝擊已過,資金回流,部分債券價格有超跌可能,具有修復空間,可慎選投資以期增進收益。
人民銀行維持較寬鬆的環境,中國貨幣市場利率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準,有助於債市的穩定,此外,人民幣債券價格具有低波動特性,適合作為相對穩健的收息部位。
以上資料來源:Bloomberg,復華投信整理,2023/2/8。
(基本資料為舉例說明,不代表未來實際情形。債券殖利率不代表實際投資報酬率,仍須留意價格波動。投資中國/新興市場須留意政經情勢變化之風險。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
中國防疫政策轉向、穩經濟優先,經濟將重拾成長動能,亞洲區域可望最為受惠,2022年美國升息、中國封控及地產監管使亞洲債券重挫,未來則隨著政策轉向而有回升機會。
上表資料來源: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2023年1月版。下圖資料來源:Bloomberg,2023/2/8。
(基本資料為舉例說明,不代表未來實際情形。債券殖利率不代表實際投資報酬率,仍須留意價格波動。投資中國/新興市場須留意政經情勢變化之風險。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
獲得第一手市場資訊、申購優惠、最新理財講座、文章與影音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