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ETF追蹤指數的編製規則是以篩選高殖利率標的作為主要原則,再納入其他基本面因子考量,因此其篩選出的標的常為成熟產業或景氣循環股。
▶ 成熟產業:
如銀行類股、電信類股,因需求穩定、產業成長飽和,公司擁有大量且穩定的現金流,可作為股利派發給股東,股價波動較小。▶ 景氣循環股:
容易受到經濟興衰與市場供需影響,股價波動大,如航運業、水泥業、營建業都是常見的景氣循環股,景氣向上時,股價節節上升,並發放豐厚的股利給股東,一旦遇到景氣下行期,不但股價表現可能不盡人意,股利也恐無法維持先前水準。配息較低或不配息(累積型)的ETF所追蹤的指數主要以市值或股價表現作為指數編製原則,鎖定基本面穩健且成長較高的產業,企業會保留盈餘用以追求未來更高的獲利成長,故往往較少派發盈餘給股東,常見的成長股如電動車產業、AI相關產業,股價的波動度高,相對的潛在成長空間亦較大。
高股息ETF在獲得成分股派發的股利後,會將股利所得配發給受益人(投資人),值得注意的是,股利所得也必須申報綜合所得稅,分為兩種課稅方法:
➊ 合併課稅:
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一起計稅,適用5%~40%的綜合所得稅率,並有8.5%抵稅額度可運用(上限8萬元)。➋ 分離課稅:
股利所得採28%稅率分離計稅。此外,單筆股利所得超過兩萬元,還需扣繳2.11%二代健保的補充保費。
 不配息型(累積型)ETF則是收到成分股派發的股利後,將股利所得累積再投資計入基金淨值,打造複利效果,投資人的獲利來源為買賣價差之資本利得,而國內的資本利得所得(證券交易所得)在現行稅制下為免稅。
 在衡量投資成果時,看到帳戶裡滿滿的股利進帳固然開心,別忘了還要扣除稅才是真正的落入口袋的所得哦!
配息率、配息金額往往是高股息ETF受益人關注的焦點,然而投資人可能因此過度關心配息,忽略自身的投資目的與衡量投資報酬的關鍵。以下整理投資人在挑選高股息ETF前應留意的三個重點:
➊ 高配息與高報酬不能畫上等號
投資人受到高配息率吸引,便誤以為報酬率也能繳出亮眼成績單,實則不一定。配息加上股價填息後的「含息總報酬」才是投資人應該重視的數據,才不會領了配息,卻犧牲整體獲利。➋ 不能保證次次都有高配息
ETF的配息率不一定等於成分股殖利率,每次配息金額也不見得會維持同樣水準,實際配息金額是由基金經理公司決定。配息的來源除了股利所得外,還可能來自利息所得、收益平準金、已實現資本利得或其他所得,單次高配息率不代表能長期維持相同的水準。舉例:若單次高配息的組成主要來自於換股價差所產生的已實現資本利得,當市場行情較差時,配息金額可能會受到影響,投資人應充分瞭解相關資訊後再做出投資決策。➌ 高股息ETF適合自己嗎?
若投資目標是追求穩定的現金流以支應生活開銷,或是高度仰賴被動收入的退休族,便適合選擇高股息商品打造現金流。倘若平常無現金流需求,或是還具有時間優勢的年輕族群,想透過投資ETF幫自己加薪,並在需要運用資金時再行處分資產,挑選成長型的ETF能更貼合投資目的。綜上所述,透過全面了解自身投資目標以及投資產品特性,投資人較能避免陷入盲目跟從高股息的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