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因應離世前8.5年的不健康餘命?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不健康的存活年數約8.5年,您要如何備妥人身健康保險,確保退休之後無後顧之憂!

現代人愈活愈長壽。根據內政部統計,2021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86歲,其中男性77.67歲、女性84.25歲,男、女性平均壽命均為歷年次高水準;長期來看,國人有愈來愈長壽的趨勢;然而年長之後,伴隨不健康狀態而來的風險與醫療支出也將愈來愈大,根據衛福部統計,2019年國人不健康的存活年數達8.5年,較十年前增加0.3年,其中年女性的不健康餘命更高達9.4年,比男性的7.6年多活1.8年。
因此在規劃退休生活時,一定要確保有錢、有朋友、有健康三大原則。退休金可以透過投資理財累積,朋友圈可以主動經營,但是健康的不確定性卻很高,靠保險來緩衝下檔風險便成為退休準備的重要課題。只是過去保險觀念不夠健全,很多人年輕時沒有投保,年紀大了開始有風險意識,想著手準備,卻要面臨保費偏高,或是限制投保年齡,讓台灣年長者常有保單眾多、但人身保障卻不足的窘境。
該怎麼解決?除了透過投資理財,累積足夠的退休金之外,也建議銀髮族群準備以下四種保障型保險商品,即便遭遇人身健康風險,也能用小錢換到大保障。
邁入50歲,保險規劃重點也需轉向為銀髮生活做準備,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健康意外險。若在意保費偏高,產險業者的定期壽險、定期意外險,就是CP值很高的選擇。
過去較少國人選擇產險,主因為初次投保年齡要求較低,且一年一保、不保證續保,但已有產險業者看到國人平均壽命延長的趨勢,紛紛將可投保年齡拉高到70到80歲,甚至推出銀髮族專屬保單,也就是要50歲或60歲以上才能投保的意外傷害險。根據試算,年繳保費僅需約在5000元左右,部分保單即便有特殊體況,也能承保。
行有餘力者,可再加強特定疾病險種,包括癌症險、失能險、殘扶險、重大傷病險,以較低的保費,覆蓋高額的醫療金額。
不過在理賠方式上,建議以實支實付優先。由於現在醫院自費項目愈來愈多,住院日額可能不敷使用,反觀實支實付的醫療險採實報實銷的方式,不限意外或疾病,只要在保單理賠限額內皆可理賠,保障範圍相對較有彈性。
為了補足國人身故保障不足的風險,政府基於普惠金融政策,鼓勵業界推出「小額終老保險」,是一種平價終身壽險,可用於補貼自身的喪葬費用,也能減輕遺族家屬的經濟負擔。從今年7月1日起,每人可投保的小額終老保險件數放寬至3件,累計最高保額70萬元。由於是政策鼓勵,且可透過網路投保,節省通路費成本,因此保費比坊間產品便宜二到三成,還有免體檢,保障80歲長者投保的優惠。
與保障過早離世的壽險不同,年金險主要目的在於抵抗長壽風險。保障期間分為「年金累積期」和「年金給付期」。年金累積期間,可透過躉繳、分期繳、彈性繳等方式累積保單價值準備金,到了約定的年期或年齡,轉而進入年金給付期,通常採分期給付,提供保險受益人持續的金流,但也可依實際需求選擇一次領。
上述保險商品由於性價比都很高,因此不只適用於銀髮族,一般小資、甚至青壯族群也可納入自身保險規劃中,可讓民眾規劃退休保障時參考,能讓退休保障更為完善。
資料來源:壽險公會、復華投信整理
三類銀髮住宅模式,以後你要住哪裡?
老後居、大不易,無論你想住的是養生村、酒店式會館或老人公寓,都要及早規劃,才能確保晚美人生!
獲得第一手市場資訊、申購優惠、最新理財講座、文章與影音資訊!